该告别“字纸崇拜”了……
“数据不是一切,但一切都会变成数据。”
早先去党家村,村头巷尾多有小小的砖砌焚烧炉。讲解说,这是惜字炉,专门用来烧字纸的。党家村尊崇文化,写了字的纸不能当垃圾扔掉,也不能用来包裹杂物。“人们偶而在巷里路上遇到字纸,也要捡起送到炉中。”
贾平凹在《老西安》里讲过类似故事,“西安寺庙庵观道院都设有铁炉的,每日又派出当值的和尚道人,持钉竿,挑竹筐,走街串巷收拾字纸,然后携回投炉焚化。”
后来发现,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类似风俗。据说惜字炉诞生于宋,明清科举盛行,体现了“知识就是力量”,于是各处兴建文庙、文昌阁。惜字炉花钱少见效快,自然在崇文之地多有兴建。
在全社会文化普及率不高的时代,以“惜字炉”表达对文化和知识的膜拜,很合理。但在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时代,如果还保有“字纸崇拜”,岂不尴尬?
今天看到一张曲线图,是码农们最熟悉的产品流量图,上面的注释很有意思,但背后的效率却超乎想象:
2月3日,杭州余杭区实行“最严禁令”,所有小区封闭管理、每户家庭两天可指派一人外出采购。由此面对新的难题,“如何最小范围降低接触,免去证件检查、纸质登记等接触?人员信息的管理、核实是否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?静态数据是否可以做到实时更新?之后的复工、复产,政府的判断依据如何尽量准确?”
2月4日,余杭提出做一套数字化管控方案,“全人群覆盖+全流程掌办+全领域联防”。支付宝、钉钉、阿里云的码农们组成了技术保障团队;
2月7日
“健康码”发布H5版本
2月9日
“健康码”登陆支付宝
2月11日
“升级”成杭州“健康码”
2月16日 19:30
浙江“健康码”上线
2月18日 10:00
海南“健康码”上线
2月19日 15:00
重庆“健康码”上线
……
从“纸路条”到“电子路条”,杭州在数据化的精准防控和精准管理方面走到了各个大城市的前面。当然,很多人会说,这是因为杭州有阿里,但武汉也有高科技产业重镇“中国光谷”,并不缺技术支持能力。
惹出极大舆情的湖北和武汉红十字会,运作方式堪称原始,物资大量堆积,不能及时送到急需的医院手中,甚至还要人拿着介绍信来领取物资,被网友评价说“让人感觉好像回到了二十年前”。“这些情况出现在中国这个全世界物流体系最好的国家里,让人匪夷所思。”
红会志愿者方华(化名)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最多时超过100名志愿者参与搬运物资、仓库管理,“三班倒地接收、运送物资。”但这支临时聚集起来的队伍缺乏专业的物流知识和技能,起初用手抄的方式录入单号、物资内容、捐赠方等信息,很快发现不行,“速度太慢,字迹还可能会辨认不出。”
志愿者们慢慢摸索更高效快捷的方式。有人提出使用文字识别软件,对物资运单进行拍照,用软件识别其中的单号等信息,再由志愿者录入一个电子表格之中。“然而,效率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。”
湖北和武汉红十字会成为舆论热点之后,武汉引入了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。1月31日中午12点,九州通团队进驻了武汉市国博仓库A2、A3馆,仅用一天时间,就在现场搭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应急仓库。“紧急物资可以在1小时内实现入库、出库,次紧急物资在2小时内实现出库,可以实现每天入出库各1万余件货物。”
在面对全国救援物资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,武汉红十字会为什么不和先进的物流体系合作,为什么不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步的成果,为什么还在迷信“登记表”和“介绍信”这样的字纸呢?这个谜题,恐怕是全国红十字会体系都得面对的拷问。
全国非疫情严重区域推进复工复产的“经济保卫战”时,又一张字纸“火”了,泸州市江阳区一张企业复工申请表上盖了八个章。
其他地方也冒出对企业复工的各种“字纸”要求,“填15个表格、2份承诺书,制定1个应急预案、1个复工方案、1套食堂防护措施和1套宿舍防护措施,共计21份材料,有些材料还要去街道盖章。”
个人要复工,也需要“字纸”支持,否则寸步难行。有返岗人员为办“返程证明”,在各部门之间跑了十几趟,还被要求去医院拍CT。
某居民从县城老家回到省城住处,省城的社区要求他再回老家,开一个“没有接触武汉返回人员、疑似病例、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”的证明,不然不让进。老家社区也不给开,原因是“我们无法证明你要的证明”。
最后经多方协调,他写下一份“承诺书”,承诺自己没有接触武汉返回人员、疑似病例、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等,小区才同意他回家。
问题是,一个“返程证明”或者一个人的“自我承诺”就真的可靠么,就能真的能避免疫情传播风险么?
其实,目前最能证明一个人行动轨迹的是三大电信运营商。最近三大运营商也都看到了这项“民生需求”,开通了“漫游地查询”服务。
其实,如果有关方面早点和电信运营商合作,在依法保护当事人隐私的前提下,进行大数据画像和轨迹比对,能更快梳理出疫情传播轨迹,找出未知的密切接触者,降低疫情扩散风险。
很早就希望在单位推行全流程的线上办公,始终未能实现。至于为什么不能,反对者的理由五花八门,甚至很有想象力。
某次听一线城市数据局的年轻女局长讲课,讲她过去推干部编制管理在线化的工作,遭到很多处长反对。
在线化实现之后,她立刻懂了处长们为什么反对。因为全部工作流程都在线化了,只有数据在跑。不用每个处室都面对来办事的单位和个人,办事人也不用跑去找各位处长签字获准了。
所有的人都在数字化的流程里,做了什么或者不做什么,其他人都看得见。
数字化的工作,喊了很久了,就是很难推动。有很多工作,明明让数据跑,大家都便利,为什么非要落到“字纸”上呢?
比如扶贫,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部流程数据化,不管谁要什么数据,在线就能提交,在线就能收集、分类,一次提交多部门共享。效率很高,而且都做不了假,各级领导都能看到实时的动态数据。
有些事不做,是因为不会做;有些事不做,是因为不愿意做。
问题是,变革到来的时候,从来不问你有什么想法。
就这么二三十天时间,在线开会,在线上课,远程办公,云发布、云招商,不但果农在手机上直销草莓,连房产企业也开始线上卖房,好像只是一转眼的功夫,这些数字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成为很多人很适应的日常了。
据说,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只需要21天。习惯了移动支付,再找现金零钱都成了烦恼。
这场疫情给我们带来极大苦难的同时,也在逼迫我们做出一些改变。
这些改变不仅仅是勤洗手、戴口罩、分餐吃饭这么简单,更是在提醒我们,要开始学习用数字化的思维、数字化的方式,来处理工作和生活了。
该告别“字纸崇拜”了,因为,数字时代真的来了……
End
请领走,今日份的祝福
健康
平安
快乐